在朝鲜战争的第五次战役中,志愿军180师面临了生死存亡的巨大考验。敌人部署了5倍兵力对其进行围剿,战场上充满了血腥与硝烟。许多勇士在浴血奋战中英勇牺牲线上炒股配资之家,数以千计的战士被俘。那场突围战,志愿军付出了惨重代价,身负伤痛,士兵们几乎陷入绝境。
战斗的残酷使得战俘们面临了更为严峻的考验。1951年5月,志愿军180师被五个敌军师四面围困。炮火不断在指挥所周围爆炸,整个战场弥漫着硝烟与死亡的气息。志愿军的物资已经断绝,连弹药都即将用尽。政委吴成德果断提出了突围的建议,王振邦和段龙章也认为这是唯一的生路。军长韦杰指示:“批准突围,目标是西北方向的鹰峰山。” 5月26日傍晚,两支先锋队率先展开行动。然而,敌人猛烈的炮火袭来,导致志愿军伤亡惨重。虽然有约2000人成功突破了敌人的包围,但代价非常高,许多干部在突围过程中壮烈牺牲。
展开剩余82%突围过程中,通讯中断,敌军设下重重阻碍。山路崎岖,雨水倾盆,援兵的增援未能如期到达。吴成德和师长郑其贵带领400余人,继续向鹰峰山进军。经过三次突破阵地,他们试图进攻128.6高地,却由于人手不足,弹药匮乏,未能成功,占领高地的希望渺茫,只得折返回鹰峰山。然而,敌人早已占领了鹰峰山的主峰,战士们只得转入丛林深处,局势愈发严峻。
5月28日,敌机在丛林上空盘旋,不停投下炸弹。报务员的电台被炸坏,连通上级的唯一联系也断绝了。郑其贵命令报务员烧掉密码,标志着180师彻底失去了上级指挥。吴成德带领着剩余的部队,在深山中艰难前行,而敌军的追击也日益紧迫。队伍穿越山林,攀爬悬崖,但由于天气恶劣和敌人的炮火压制,许多战士跌倒受伤,甚至丧命。最终,少数幸存者翻越大山,艰难返回营地。
此时,吴成德率领的80余人,仍被敌人的炮火和战斗机围追堵截。面对敌人不断加强的搜捕力度,吴成德带领战士们进行游击战,逃进更深的丛林中。物资匮乏,粮食和药品短缺,艰难的日子一天天过去。经过10多个月的逃亡,队伍逐渐缩小,最终只剩下3人,吴成德不幸被捕。
在这次突围战中,180师的1万多人,最终仅有4000多人成功突围,伤亡和失踪人数高达7000多人。而那些被俘的战士们,面临着更加残酷的命运。
吴成德在被俘后被送往汉城第八军情报部,敌人为了获取情报,采用了种种残酷手段。为了隐藏自己的身份,吴成德谎称自己是饮事员,但最终被叛徒出卖,身份被揭露。美军对吴成德展开了特别的折磨,他们将他单独关押在小房间,进行无休止的刑讯。美军士兵在房门上安装高频喇叭,持续播放刺耳的噪音,企图摧毁他的意志。敌人用棍棒暴打他,令他遍体鳞伤,夜以继日地逼迫他保持清醒状态。吴成德屡次被迫坐上电椅,几度昏迷不醒。
某个夜晚,吴成德趁机从小窗户爬出去,试图逃脱。然而,在逃跑途中被发现并逮捕,敌人愤怒地将他关进一间水深一米多的水牢,并用棍棒和鞭子毒打他。美军提出只要他答应去台湾并公开背叛祖国,他便能获得自由。但吴成德坚定拒绝:“我宁愿死在这里,也不背叛我的祖国!”为了抵抗敌人的逼迫,他多次进行绝食,其中最长一次竟长达七天。
美军在长时间的审讯和折磨之后,决定对吴成德下杀手。然而,正当局势越来越紧张时,朝鲜停战协议的签订带来了转机。1953年7月27日,停战协议生效,双方开始大规模交换战俘。吴成德终于被遣返,是最后一批返回的战俘。
1953年9月2日,美国士兵带着桶和水要求吴成德洗澡换衣,试图通过这种表面上的“关怀”来掩盖他们的残酷折磨。然而,吴成德气愤地踢翻了水桶,显露出他内心的愤怒与不屈。士兵们只好用水龙头把他淋了一遍,并随便扔给他一套衣服。吴成德回到祖国后,家人看到他骨瘦如柴、精神崩溃,完全无法认出眼前的丈夫和父亲。曾经威风凛凛的“吴大帅”,如今只剩下瘦弱不堪的身影。
归来后的吴成德精神状态非常糟糕。为了照顾他,妻子龚村辞掉了在北京的工作,和女儿一起来到辽宁,陪伴他度过了最黑暗的时光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,吴成德的身体逐渐恢复,精神状态也有所好转。
1955年,吴成德被安排到东北盘锦农垦局大洼农场担任副场长。尽管他的身体已不如从前,但在妻子的支持下,他决心要大干一番。农场的条件艰苦,几乎没有村落,环境十分荒凉。然而,吴成德依然坚守在这里,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,成为农场的中坚力量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吴成德在农场的工作成绩得到了认可。然而,由于历史原因,他未能如愿解决入党和升职问题,成为了大家口中的“党外布什维克”。直到1980年,组织对志愿军战俘进行了重新复查,吴成德终于被恢复了军级干部待遇。此时,他与家人一起回到了家乡山西运城,并在军干所度过了最后的时光。
吴成德的历程充满波折,虽然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与冤屈,但他始终没有改变对祖国的赤诚之心。他和像他一样的战俘们,是无数英雄的缩影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牛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